吉尔吉斯斯坦民族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伊斯梅耶娃·拉黑玛教授一行到我院交流访问

发布日期:2024-12-04 20:00 点击量:


12月4日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学术交流活动在西安外事学院图书馆306教室隆重举行。吉尔吉斯斯坦民族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伊斯梅耶娃·拉黑玛(Rakhima Ismaeva)教授与文学院院长纳林巴耶娃·巴克蒂古尔(Baktygul Narynbaeva)教授莅临我院,与众多学者共聚一堂,深入探讨东干文化与数字化丝绸之路的独到魅力。人文艺术学院院长王冠、副院长徐波锋,以及中文系、广电艺术系、新闻传播系的教师代表出席了此次交流会。会议由人文艺术学院副院长杨艳主持,国际合作学院张蕊老师担任翻译。





主题交流 | 跨文化对话



主题交流1:《中亚东干文化》

伊斯梅耶娃·拉黑玛(Rakhima Ismaeva)

语言学博士 吉尔吉斯斯坦民族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


拉黑玛教授生动讲述了东干人的历史起源,以及这个融合了中国传统与伊斯兰教文化的独特民族,如何在中亚大地上生根发芽,并同时保留了自身的身份与文化特色。她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与现场图片,展示了东干人在科学、文化等多领域对中亚地区的杰出贡献,特别是他们独特的语言——东干语,更是吸引了在场师生的极大兴趣。她表示,东干语属于汉藏语系,是汉语的一个方言。然而,它与现代普通话有很大不同,保留了许多中世纪汉语的古老特征。20世纪30年代,他们基于拉丁字母和西里尔字母创建了一种书写系统,至今仍在使用。此外,她还分享了东干文化和传统,包括东干宗教、家庭价值观、文学和民俗以及东干人对当代艺术、农业发展、科学文化等方面的贡献。



主题交流2:《数字化浪潮中的“丝绸之路”复兴:吉尔吉斯斯坦的视角与实践》

纳林巴耶娃·巴克蒂古尔(Baktygul Narynbaeva)

文学博士 吉尔吉斯斯坦民族大学文学院院长


巴克蒂古尔教授引领大家进入了“数字化浪潮中的‘丝绸之路’”。她首先回顾了丝绸之路的历史回响,随后深入剖析了数字化在现代社会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教育领域带来的变革。巴克蒂古尔教授教授强调了数字化技术如何打破地域限制,让优质教育资源得以广泛传播,同时也指出了教育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在谈到数字化与自动化的界限与联系时,巴克蒂古尔教授以其独到的见解,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社会进步的画卷。最后,她聚焦吉尔吉斯斯坦如何利用数字化手段复兴丝绸之路,分享了该国在借鉴中国经验、促进数字化合作方面的积极探索与实践,展现了新时代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亚国家的发展新机遇。




深化合作,共筑未来


人文艺术学院院长王冠对两位教授的主题交流表示了高度赞扬,并强调此次交流对于加强两校在文化教育领域的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他提到,我校新成立的“中亚东干文化陕西研究中心”将为人文交流与科研合作提供新的平台,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机会与中亚国家开展深入合作,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文化交流与互鉴。



教育合作是文化交流的桥梁,更是增进两国人民友谊的纽带。在吉尔吉斯斯坦民族大学代表团来访期间,西安外事学院特意安排了校园参观活动,让远道而来的客人们领略了中国高校的独特魅力。

代表们不仅在人文艺术学院近距离观赏了大型礼乐重器“天子长安”编钟,还在鼓乐大剧院欣赏了一场精彩的鼓乐表演,领略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从充满人文气息的七方书院到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再到整洁舒适的学生公寓……两校师生亲切交流,分享彼此的学习与生活经历,共同探讨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



此次交流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拓宽了我校师生的国际视野,更为两校在教育、文化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东干文化的深厚底蕴让我们感受到了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而数字化丝绸之路的广阔前景则为我们指明了未来合作的新方向。学院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