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艺术系讲座|跟随高字民老师,领略导演思维

发布日期:2021-09-29 15:43 点击量:

2021年9月29日下午,在西安外事学院学术苑三号报告厅,西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西北大学现代戏剧研究中心主任、陕西省戏剧家协会理事高字民副教授在我校做了题为“私人化表达、类型化叙事和大众情怀消费——《你好,李焕英》导演思维的文化解析”的精彩讲座。出席此次讲座的有西安外事学院人文艺术学院院长王冠,广电艺术系系主任杨艳,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和学生共计500余位。

本次讲座由广电艺术系魏金朝老师主持,她代表广电艺术系全体师生对高字民副教授和各位院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魏老师向大家阐述了举办人文学术活动的背景和目的,希望通过学术活动为全系师生提供一个优良的学习交流平台,为专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字民副教授的讲座从电影《你好,李焕英》入手,探讨了这一票房黑马的导演思维,并分析了其带给我们的社会反思。

首先,高字民副教授介绍了由一档电视栏目讲起,从2016年电视节目中的同名小品《你好,李焕英》,到由贾玲导演的电影《你好,李焕英》,双重语义之下,如何创造票房神话?

高字民副教授从问题导入,引导全体师生思考:“票房神话与学界吐槽的矛盾:是观众太傻?还是专家太挑剔?”“能否同日而语:电影是否等同于小品扩展版?”“风格基调:悲剧?喜剧?悲喜剧?正剧?”“类型样式:作者电影?类型电影?”“个案规律:意外?例外?”“创作评价:观众共鸣与贾玲的独特性”“最高任务:导演到底要表达什么?”“审美接受:观众到底是怎么被打动的?”“艺术真实:假定情境中热情的逼真和情感的真实”“专业教育:这匹黑马给我们带来哪些反思?”10个相关问题提出后,如春雷乍起,立刻引起了在场同学老师们的思考与讨论,多位师生与高字民副教授积极互动讨论。

高字民副教授用平实的语言和生动的生活实例,为到会全体师生娓娓道来。专业的知识伴以生活细节的体验,内容引人入胜,与会者都深受感染。高字民副教授旁征博引,首先从自己的专业研究领域戏剧出发,从剧作方向为大家解释了“戏假情真”的创作原理。接着高字民副教授从“创作冲动”“作品读解”等几个导演思维环节为大家一一解析对比电影和小品中的导演思维。

其中,高字民副教授为我们解释了“私人化”表达的创作冲动,并鼓励在场同学燃起创作热情,做出更精彩的作品。其次,他建议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进行故事梗概总结的训练,在日常生活中能发掘故事,记录故事,以备创作之需。同时,高字民副教授也辩证地批评了这部电影的不足之处,李焕英的引而不发,沈光林的主动退却,这其中是否有剧作方面的缺陷?全场讲座高潮迭起,全场师生受益匪浅。

高字民副教授结合贾玲母亲车祸意外,影片和小品中展现的贾玲与母亲的“闺蜜情”等重要节点,对这种导演的私人化创作等问题进行了探讨。高字民副教授认为:作品的主题和主人公的行动基本一致,这一点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了解和分析导演思维。最后,高字民副教授认为这部电影是一部独特的私人化表达和类型化叙事的结合,呼应和迎合当代大众文化的“情怀消费”。独特的私人化使得《你好,李焕英》这部影片成为贾玲自己和他人都无法重复的特例。

高字民副教授还着重探讨了影片展现的“复合时空”,提醒同学们重点关注第三场的“四重时空”。在现场高字民副教授为同学们现场播放了小品的第三场,在浓厚艺术氛围的感染下,全场多位师生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在讲座结束后的提问环节,高字民副教授向在场同学提出了“第三幕有几重时空,分别是哪几层?”在场同学和刘洋老师都积极进行了回答,最后高字民副教授揭晓答案,高字民副教授解释在这一场中,导演完成了四重时空的时空的设置,分别是“现在”“过去”“未来”“想象”。

在丰盛的知识大餐之后,高字民副教授也为外事学子带来了一些小的创作练习,并即兴与现场师生互动。其中编导系老师任禹航和王天韵老师,以及编导专业教师、编导专业两位同学上台参与了高字民副教授的互动。高字民副教授采用了格洛托夫斯基的溯源剧场训练方法,提问大家:“回想小的时候,你印象中最早的场景,爸爸、妈妈是怎么喊你的名字?回忆并描述当时的场景。”四位师生与高老师的互动让在座师生更深刻地理解了“质朴戏剧”的内核,在座师生受益匪浅。同时,在座学生也提问了高老师一些关于创作真实性的问题,高老师也一一做了精彩的解答。

最后,魏金朝老师对讲座做了精彩总结。高字民副教授的报告使得在座师生的艺术观念得以新的拓展,电影和戏剧的空间不局限于舞台,也不只停留于银幕,这给了创作者无限的可能性。高字民副教授的讲座极大的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不愧是一场盛大的知识盛宴。

个人简历

高字民,男,汉族,1970年生,陕西西安人,文学博士,西北大学文学院广播电影电视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西北大学现代戏剧研究中心主任、西北大学苗阜曲艺创作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兼任中国话剧理论与历史研究会理事,陕西戏剧家协会理事,陕西省教学指导委员会音乐舞蹈与戏剧影视专业委员。

长期担任西北大学“黑美人”艺术节、“小黑”剧社和仲夏梦戏剧美育工作室、同慧影视工作室、泮林相声社艺术指导。曾出版《青春作伴:高字民校园戏剧实践教学案例集锦》《拟像、景观审美和当代文化创意产业》《从影像到拟像》《以戏化人,以美育人》《中小学戏剧美育》《青春舞台与立德树人》《秦腔与传媒》《延安戏剧组织》等专著和教材。在《光明日报》《戏剧艺术》《戏曲艺术》《电影艺术》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承担教育部、陕西省社科基金及省教改项目多项。曾获陕西省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省高校人文社科二等奖、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田汉戏剧评论奖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秉持理论与实践结合,知行并重,多年从事艺术实践创作,编剧、导演或指导学生创排话剧、音乐情景剧、微电影多部,在国际易卜生大学生戏剧节、“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陕西校园戏剧节、陕西大学生话剧节、戏剧奥林匹克以及“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电视文艺汇演等竞赛、展演中多次荣获大奖或赢得好评。

代表著作

1.《青春作伴:高字民校园戏剧实践案例集锦》,中国戏剧出版社,2018年5月。

2.《拟像、景观审美和当代文化创意产业》,人民出版社,2018年2月。

3.《延安戏剧组织》,(杨立川合著),太白文艺出版社,2014年7月。

4.《秦腔与传媒》,(杨立川合著),太白文艺出版社,2011年11月。

5.《从影像到拟像——图像时代视觉审美范式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

代表论文

1.《戏曲译介英文话剧< 宝川女>海外演出的启示》,《中国文艺评论》2018年第4期;

2.《经典普及、文化传承和应用戏剧的创意探索》,《当代戏剧》2017年第6期;

3.《西京三部曲”的家国情怀和平民叙事》,《艺术评论》2014年第12期;

4.《三大视野中的西北地方戏曲进校园》 《戏剧艺术》,2012年第6期;

5.《从校园戏剧视角看高校京剧文化推广》《中国大学教学》2012年第6期;

6. 《拟像审美反思与当代影视的内容生产》《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

学术会议

1. 第6届中国曲艺高峰论坛(绍兴,2019年)。

2. 2018NTU剧场国际学术研讨会(台北,2018年)。

3. “波兰戏剧对当代世界的影响” 国际研讨会 (上海,2018年)。

4. 纪念中国话剧110周年学术研讨会(北京,2017年)。

5. 第20届人类表演学国际大会(上海,2014年)。

6. 亚洲莎士比亚学会首届研讨会(台北,2014年)。

7. 第13届国际易卜生学术会议(挪威,特罗姆瑟,2013年)。

主持课题

1.《文化创意产业视域中的景观、拟像审美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0-2015);

2.《戏曲剧作家陈彦剧作艺术研究》,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2013-2019);

3.《公共艺术教育视域中艺术“第二课堂”实践创新研究》,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34-2017);

4.《历史景观和拟像修辞陕西文化产业资源优势的特色重构和创意转化研究》,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2010-2014);

5.《西安文化产品走向世界研究——以戏剧影视为例》,(2012-2013)。

获奖情况

1.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9年);

2.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分会大学素质教育优秀品牌活动二等奖(2017年);

3. 田汉戏剧奖论文二等奖(2015年);

4. 陕西校园戏剧节优秀编剧奖(2013年,2015年);

5. 陕西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011年);

6. 首届国际易卜生大学生戏剧节最佳导演奖、最佳剧目特等奖(编剧、导演、艺术指导)(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