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12日
,我校民办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人文学院(文化产业学院)院长王冠率领民办教育研究所、传媒系教师一行九人,赴北京城市学院考察申硕情况,并进行了对口专业的交流学习。
北京城市学院创建于1984年,其前身为北京海淀走读大学,是新中国第一所实行公有民办体制的新型高校。2011年已开启研究生招生,共有硕士点3个,是我国第一批申硕成功的民办高校之一,他们申硕的成功经验也是此次考察的主要内容。
北京城市学院公共管理学部主任、MSW(Master of Social Work社会工作硕士)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刘雪梅教授热情地接待了我校老师,并介绍了MSW研究生院的发展情况。该院采用“导师组+指导专家组”的研究生培养方式,即每名在校硕士研究生由一位学术导师、一位来自国家民政部门、北京市社会工委系统、信访系统、司法系统等政府部门和全国性社团组织、国际组织的行业导师,以及一位负责学生心理、学业和职业发展的成长导师,合作指导研究生。由于对接社会管理、社会服务部门的实际需要,第一届研究生已顺利毕业,就业率达100%。在交流会上,刘雪梅教授把他们申请社会工作硕士的整个流程和思路和盘托出。她认为,首先,选择申报专业是成功的第一步,一定要契合国家的特需项目,能够解决社会矛盾并且服务区域建设、经济发展。第二,一定要选择基础专业,已具备一定的专业积累,并已形成基地的形式进行实践教学。第三,在科研方面,民办院校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应发挥横向比纵向强的优势。第四,培养模式很重要,主张联合培养,他们聘请了北京社工委领导参与教学,为学生配备了学习导师、行业导师以及成长导师。
随后,我校传媒系学科带头人高有祥教授针对面向基层培养传媒人才的申硕思路进行了问诊,对方各位专家也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北京城市学院传播系主任侯建博士认为,申硕首先搞清楚面对的对象,是国家层面还是陕西地方层面,这样才能有针对性,有的放矢。其次,新闻传播硕士的申报,强调应用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就业是一种双向的需求,要面向一个具体的行业的需求和应用的领域。
北京城市学院公共管理学部书记、外事学院的老朋友魏真教授也直言不讳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是民办院校未来发展的一个走向,在这种走向下,定位技术办学,肯定要顺应国家政策的发展走向,同时凸显我们自己的特色。县级、地市级媒体肯定在数量上需要一大批人才,但是层次上他们可能不缺。对于社会科学,应用型教育应该向技师、工程师、专利发明创造者这三个层次去靠拢。
接着,传播系主任侯建博士介绍了北京城市学院传播系的主要情况。北京城市学院传播系的最大特色是专业设置,囊括了新闻、广告、媒体制作、时尚编辑、策划、广播电视编导等等,基本涵盖了传播学各方领域。传播系还专注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在实践教学上,工作室制和工作坊制依托于传播实践教学中心,给学生提供校级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实践平台。在校外,广泛开展多方面的合作,包括香港《文汇报》《大公报》、香港的凤凰卫视交流活动,进行传媒交流之旅。由于北京是各大媒体集散地,很多知名的主持人、记者经常作客前沿讲座、传媒大讲堂,同时兼任课程和行业导师。师资情况是三三三制,在编老师近20名,然后聘请周边高校的兼职老师和来自行业的、有实践经验的老师。此后,双方就申办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
最后,传播系实践教学负责人张锦华老师带领交流团参观了传播系的新闻、广告、动漫设计工作坊以及演播室、录音棚和影棚等相关实验室。
2014年6月12日,我校民办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人文学院(文化产业学院)院长王冠在交流会上向北京城市学院赠送了我校纪念品。
2014年6月12日,我校考察团成员与北京城市学院与会教师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