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传媒艺术节新闻写作大赛获奖作品分享会

发布日期:2023-05-25 08:00 点击量:


5月24日下午两点,由人文艺术学院筹办的第八届传媒艺术节新闻写作大赛获奖作品分享会于一号教学楼315教室正式举行。我院对此次分享会高度重视,更有多位专家莅临指导,他们分别为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张羽教授、西藏民族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周德仓教授、原华商报主编彭惠、原《西安商报》副总编田冲、人文艺术学院创意写作研究中心主任李建荣教授、新闻传播系主任武怡华副教授、庞万红副教授、吴甜副教授、教研科办公室负责人杨娜、贾淼老师、廉张洁老师等多人参会。本次分享会由新闻学2201班的李鑫俣主持。

 

 

第八届传媒艺术节新闻写作大赛自开始征集作品以来,得到了众多学生的热烈支持,其中非虚构写作有317位学生投稿,定点采写有273位同学投稿,新闻评论有295位学生投稿。共计36个作品获奖,分享会由各板块获一、二等奖的学生对获奖作品进行分享。

 

 

 

进行分享的10位同学详细讲述了关于自己作品的选题缘由、创作过程和总结思考。创作者以最细腻的笔触去讲述最真实的故事,从特殊职业者助浴师到戍边守关的大学生士兵,从校园霸凌事件到淄博烧烤的爆火,关注特殊群体,反映现实生活。同时,创作者充分考虑到选题的新闻价值,写作对象的新闻性,聚焦基层群众生活,写出平凡人的不平凡之处,创作出具有新生代特色的新闻作品。



 

在交流会发言阶段,张羽教授指出:“简洁明了的环境描写可以将读者瞬间代入采写现场,自然的结尾更能打动人心。对于非虚构写作,新生代在写作时反映现实生活,走向普通人,走向普通人的心是能够选择的路。”同时,他对同学们的作品表示赞叹,称这样的水平是站得住脚的,并祝贺获奖同学取得佳绩。

 


 

周德仓教授重点向我们阐述了虚构写作与非虚构写作的区别,其中包括思维方式、写作内容和写作目的。指出虚构写作为文学创作,非虚构写作则是文章创作,文章创作要具有实用性,而文学创作是为陶冶情操。

 


 

彭惠老师首先对同学们的作品表示肯定,与此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三大遗憾。第一就是无论媒介如何变化,新闻的本质是以事实为基础的;其次便是写作时要有节奏感;最后是分享会范围太小,应当大范围推行。

 

 

 

 

李建荣教授表示此类分享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并向同学们的新闻标题写作能力提出新的要求,愿同学们精益求精。

 

 

 

田冲老师对此次分享会中同学们的能力表示肯定,同时希望同学们在写作过程中用词能够更加严谨。

 

通过此次分享会,我们更加明确地认识到写作的本质是思想。作为未来新闻人,我们要多听多看多思考,保持对世界的热情,保持对生活的敏锐度,不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最后,再次对获奖同学表示祝贺,并期待同学们在明年的传媒艺术节上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