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修辞形式与社会功能—美中文学新闻的社群阐释与实践常规

发布日期:2023-05-11 08:00 点击量:


5月10日下午,人文艺术学院新闻传播系全媒传播论坛在学术苑101顺利举行,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外事学院新闻传播系学科带头人刘蒙之受邀开讲。人文艺术学院院长王冠、新闻传播系学科带头人张羽、庞万红、新闻传播系系主任武怡华及多名教师出席,新闻传播系各年级各班优秀学生代表共同参会。

 

 

 


 

本场论坛以“体裁工作”:修辞形式与社会功能—美中文学新闻的社群阐释与实践常规为议题,提出在新闻业向技术注意靠拢的背景下,社会科学模式扩张与计算转向的趋势下对于新闻报道人文与道德传统的忽视,并以美国和中国文学新闻社群和阐释文本为分析对象,探究文学新闻阐释与实践的中美经验,旨在通过对文学新闻的系统审视中反思其独有的实践价值和社会功能,为我国新闻业的未来创新实践提供借鉴意义。刘蒙之教授为在场师生呈现了一场具有思辨意义的论坛。

 

 

    

 

 

刘蒙之教授以文学新闻的研究背景为切入点,针对起源于美国的文学新闻的社群阐释进行了深度解读,通过对于文学新闻的“家族相似性”定义、文学新闻的边界设定以及文学新闻的正当话语三个方面,说明文学新闻尊重社群的客观阐释。其次他对于美国文学新闻中的边界设定和中国文学新闻社群阐释的实践常规进行了具体分析,指出要关注于公共价值中“现实议题和公共利益”以及对于边缘人物的人文关怀,要去理解人、理解这个世界。最后关于文学新闻的价值选择问题和情感规范问题上进行了概括总结,过度的移情会导致作者无法通过文学新闻理解社会问题从而丧失新闻本身的价值。



刘蒙之教授在讲授中结合国内特稿写作、非虚构写作行业的发展现状,形象化的呈现了本场论坛的核心议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文学新闻当下生存现实情况,以及文学新闻未来发展的深刻意义,提醒在场师生应该以辩证的眼光重新审视文学新闻,反思有关于当前文学新闻实践中的价值选择以及存在的“解释模式问题”、“情感过度使用”等问题,才能更全面且深刻地理解文学新闻的价值所在,并透过观察行业的内部视角,将富有价值的文学新闻理论研究以及文学新闻实践现状进行深度讲解,进一步为新闻传播系师生深入理解文学新闻、拓展视野、深化认识提供了机会。刘蒙之教授讲授结束后,多名学生提出了自己在听完讲座后存在的一些问题,刘教授都做出一一回答。

 

 


20级新闻学王维提出了大学生应该如何把文学新闻里面的精神或者一些启发运用到生活中,刘教授以网络当中的人际交往为例,回答到最重要的就是先要做好自己,要允许自己接受不同的观点和立场,并且而对于另类的观点,始终一个包容的心态,不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批判他人,减少个人情绪输出。

22级新闻学黄金花同学提问到,记者将自己的主观视角代入采访过程,透过采访对象的表达内容传达记者主观想法是否可行?刘教授从常规新闻采访的出发点回答到,在多数采访过程中,记者的主观想法并不重要,作为记者来说,只需要把真实的内容呈现给受众就好了,所以还是需要再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上下功夫。

 

 

 

论坛最后,新闻传播系系主任武怡华对此次精彩详实、具有思辨意义的论坛内容进行总结和提炼,感谢刘蒙之教授受邀参与此次论坛,她认为本场议题具有高度的学术性和思想性,不仅开阔了师生们的学术视野,还能指引在场师生深入挖掘和探索专业课程中教学和学习的新思路,也为学院的人才培养方向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并表示新闻传播系会持续举办新闻传播系全媒体论坛,将继续邀请更多的学术、业界大咖做客,与同学们近距离分享更多的前沿理论、业内经验等,本次论坛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