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表演系举办《民国时期易俗社舞台演剧形态考察》讲座

发布日期:2024-05-15 20:00 点击量:



5月15日下午,西北大学博士生导师李有军教授应人文艺术学院表演系邀请,在我校图书馆五楼报告厅进行《民国时期易俗社舞台演剧形态考察》的专题讲座。表演系副主任赵光强副教授主持讲座,表演系吴红副教授及80余名师生参加本次学术活动。李教授在讲座中的精彩分享,受到了表演系师生的一致好评。






主讲人李有军


文学博士,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宣部“四个一批”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主要从事戏剧理论与历史、影视媒介文化研究。担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舞台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电影行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电影审查委员会审查专家。出版《西安易俗社与秦腔的现代转型(1912——1949)》等专著2部,在《光明日报》《戏曲研究》《戏剧艺术》《现代传播》等报刊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项目1项,国家文化英才培养工程专项资助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10余项。成果被人大复印资料《舞台艺术(戏剧戏曲)》、中国社会科学网等多次转载。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第八届“王国维戏曲论文奖”、田汉戏剧奖·理论评论奖、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奖项9项。




李有军教授从“民国西安易俗社的发展与创建”“民国西安易俗社的舞台演剧”“民国易俗社对秦腔传播的影响”三个部分进行分享。西安易俗社见证着陕西秦腔的发展,在陕西革命历史中,西安易俗社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重要角色。

“西安易俗社的发展与创建”中从中国戏剧改良运动,李桐轩、孙仁玉等人物贡献,运作管理机制,作家群体等为切入点,详实回顾了易俗社的发展历程,师生们了解到近现代陕西文艺发展的宏阔诗篇。

“民国西安易俗社的舞台演剧”中从“教练长制度”的导演制度确立,“前社后校”艺术教育模式、学员群体、演员群体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师生们感受到了在秦腔传承发展中西安易俗社呈现出的时代精神和现代意识。

“民国易俗社对秦腔传播的影响”中,从剧社模式、剧目传播、演员流动、省外演出等角度分别阐述了它们对秦腔传播的影响,师生们也感受到了作为艺术的传承者,在社会文化发展中应当承担起的责任和担当。

李教授以扎实的研究功底,宽阔的研究视野,丰富详实的史料呈现,幽默朴实的语言风格赢得了在座师生的好评。最后,李有军教授为大家分享了国家艺术基金申报的成功经验,并和青年教师进行了互动交流。



通过本次李教授的分享,我校表演系的师生感受到了西安易俗社在秦腔艺术发展中的重要性和戏曲发展的魅力,为青年老师的项目申报和学术生涯的规划指明了方向。这也是我校表演专业师生在深化一流专业建设,推进“以演带教”教学模式的又一次积极探索,也是专业在推动科研建设,促进专业教师成长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相信在表演系全体师生的努力下,专业一定能取得更为优异的成绩,实现从“高原”到“高峰”的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