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艺术设计系举办以“互动与交融——入华粟特人石质葬具图像中的共同主题研究” 为主题的学术讲座

发布日期:2024-04-26 10:10 点击量:

4月24日下午,人文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系在学术苑105教室举办了主题为“互动与交融——入华粟特人石质葬具图像中的共同主题研究”的讲座。本次讲座特邀西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瑞哲教授主讲。



作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民族,粟特人的墓葬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其文化和墓葬艺术更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见证。粟特人墓葬的发现,揭开了古代文明互动的神秘面纱,提供了研究古代社会结构、宗教信仰、经济活动和艺术风格的独特研究视角。通过对粟特人墓葬的研究,对于理解古代丝绸之路上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及对不同文明如何在相互尊重和借鉴中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艺术设计系主任李旭老师主持了讲座并强调了“入华粟特人石质葬具图像中的共同主题”研究主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鼓励在场师生认真聆听,积极思考。



讲座伊始,李教授首先介绍了粟特墓葬石质葬具的考古发现,这些发现为研究粟特人的宗教信仰、社会地位以及与周边民族的交流提供了实物资料。在讲座中,李教授以中原地区至今发现的唯一有准确纪年的西域、中亚文化墓葬——“虞弘墓”中为例,以图示与文字概述的形式对石椁上的图像、墓志的记载、随葬品以及葬具的形制进行了生动详实的讲解。李教授指出,粟特墓葬石质葬具的考古发现,不仅为我们研究粟特文化提供了实物证据,也为我们理解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提供了重要视角。



在对粟特墓葬石质葬具的考古发现进行了深入剖析之后,李老师通过墓葬中的图像,分析了粟特人的生活习俗与社会风貌。特别提到了图像中的“犬视仪式”在粟特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反映了其与宗教信仰或社会习俗密切相关。这些发现为研究粟特人的宗教信仰和社会习俗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此外,“空鞍马”也是粟特墓葬图像中的另一重要元素,象征着一种献祭行为。李教授通过虞弘墓上“空鞍马”图像,解读了粟特人的葬俗与宗教信仰。同时,粟特商人在宗教和艺术传播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所信仰的祆教在丝绸之路沿线的传播,影响了当地的宗教风貌。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粟特商人不仅是贸易的推动者,更是文化融合的桥梁。

在讲座结束后,师生们兴致盎然,继续沉浸在粟特人的文化中,大家通过提问继续探讨和了解粟特人与汉文化的交流。比如“现代殡葬习俗和古代殡葬习俗区别在哪里?”“粟特地区的金银器,在唐朝是进贡的还是丝绸之路贸易往来的?”等一系列有趣问题。李教授不仅详细解答了师生们的问题,更进一步拓展了讲座的深度,使在场师生对粟特文化及其与汉文化交流有了更全面和综合的理解。



本场讲座极大地拓展了同学们的学术视野,使他们认识到历史研究的多维度和跨学科性。同时,通过对粟特墓葬图像的分析,同学们学会了如何从艺术、宗教、社会等多个角度来解读历史材料,对未来的学术研究和创作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